跌打损伤话药酒(一)

李明龙 向明

汉朝许慎所撰《说文解字》载:“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尝之而美,遂疏仪狄;杜康作秫酒。”可见,酒作为饮料,历史悠远。酒,有白酒、黄酒、啤酒、果木酒、汽酒、药酒之分。将中药材同酒制成药酒运用于防病治病,这在殷周甲骨文中已有“鬯(chang音畅)其酒“之记载。据汉代史学家班固考证:“鬯者,以百草之香,郁金合而酿之为鬯。”“鬯其酒”即指芳香浓郁之药酒。祖国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亦云:“上古圣人,作汤液醪醴。”这里的“醪醴”相当于现在酒劲弗醴的酒酿,即所谓江米酒,亦称醪糟。倘若“邪气时至”,则“服之万全”。至东汉,“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及《金匮》中,亦载有用酒之方剂计二十有一。后世以酒煎药或服药之方剂则更为普遍。现代中医治病仍因袭之。“酒为百药之长”、“器字从西(酒)”之说皆证明,自古迄今,酒与医药密切相联。药酒用治于疾病乃人类医学之进步,亦是中华民族之贡献。

药酒,亦称酒剂,乃以白酒或黄酒浸渍药物,使之可溶性有效成分溶出而得之澄明液体制剂。滋补活血、祛风除湿、散寒止痛类药材多制之。

祖国医学认为,酒本身具有温通血脉、舒经活络之功。少饮能使胃液分泌增多,加强肠胃吸收机能,不无裨益。借助酒力,可加速药物吸收,提高药物疗效。加之酒又是一种极好有机溶剂和杀菌剂,放入各种不同功效之药物,浸制成各种药酒,则其有效成分大都溶解,较同效中药汤剂相比,易于接受,且贮存、服用方便。同时,酒系温补之品,药酒乃药补化食补,每日一饮,能振奋精神。另外,亦可避免熬药之劳。由于药酒所含药物成分不同其功效与适应症各异。药酒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具有祛风散寒、疏经通络、行气止痛、和血化瘀作用,适于风寒湿气、跌打损伤、四肢麻木、关节酸痛、腰酸腿软以及半身不遂诸症,如国公酒、虎骨(豹骨)木瓜酒、跌打损伤酒、麝香虎骨酒、冯了性酒、五加皮酒、风湿骨痛酒、舒筋活络酒、丁公藤风湿药酒、骨刺消痛液、五蛇酒等;另一类以补气益精、养血助阳、强心安神、滋肝补肾为主,称为补酒,此类药酒品种繁多,诸如周公寿酒、琼浆酒、龟龄集酒、补益杞圆酒、三鞭酒、枸杞蛤蚧酒、参茸酒、参桂养荣酒、人参酒、十全大补酒等,长期饮用,则能补虚强壮,延年益寿。

泡制药酒有冷浸法、热浸法、渗滤法(渗漉法)及回流加热法等。自行配制药酒多采用冷浸法,即将药材择净,切碎或轧成粗末,装入玻璃器皿或其它容器内(以陶瓷器为佳),随之,灌入五十度至六十度白酒或十五度至二十度黄酒,密闭浸泡。乙醇(酒精)浓度愈高,则浸出药物有效成分愈多。药与酒之比例约为1:10,黄酒可稍多。凡病重者,质地较重或滋补之品及单方药量可大些;反之,病微者,质地较轻药材及复方药用量应略少些。为促使药材有效成分充分析出,起初,每日振荡或搅拌一至二次。七日后,改为每周一摇或一搅。一般浸泡一月左右,即可饮用,但不得少于半月,以浸泡一年效果最佳。俟用时,先取出上层清液,并压榨药渣,榨出药液澄清后,与上层清液混合,纱布过滤即得。此外,亦可将酒分两次浸渍药材,两次所得药液及压榨之液合并,静置,过滤即可。在滤出浸液中,若加入适量冰糖或蜂蜜,则能矫正其味。长期浸制或是名贵滋补之品,则残渣不必压榨或倒掉,可连续多次浸酒。长期浸泡,瓶口或坛口应封严密,谨防酒液挥发。

任何事物都是辩证的,有其利必有其弊。中医历来认为:“酒多伤身”,“酒宜少饮,多则损神”,即使为药(补)酒,亦不能饮之过量,应把握住“度”。一般每日一至二次,每次白酒约半两,黄酒一两左右,酒量小者可酌情减半。注意,不惯于饮酒者和心脏病、肝脏病、高血压、溃疡病诸症者应慎服,以免呕吐或加重病情。此外,小儿、孕妇以及对酒过敏者亦不可饮用。药酒具有剂量小,功效快、服用方便、既可内服、亦可外用、且易于久贮诸特点,故自问世以来,为人们所喜爱而沿用至今。市售药酒琳琅满目,种类繁多,大都历史悠久,遐迩闻名。人们亦可根据自己体质、病状,配制一些药酒饮用,以防病治病,保健强身。譬如:气血虚弱,可用当归、桑椹、黄芪、党参、阿胶泡酒,亦可浸泡人参、元肉、太子参;肾虚腰痛,用杜仲、枸杞、五加皮、何首乌、肉苁蓉、雪莲等泡酒;而风湿麻木者,应用当归、独活、木瓜、秦艽、千年健、白花蛇、牛膝泡酒;若用三七、红花、茴香、丁香、樟脑、川椒泡酒外擦,并结合按摩,则对跌仆伤损、瘀血肿痛具有良效,等等。现介绍数方,谨供选用。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