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放松练习要领(二)

打拳时,胸部随着拳架的开合作相应的开合运动。运动中胸部实松自然。定式时陶部要有放松下沉之意。

背部松沉舒展,两肩胛骨周围不能紧张,整个背部肌肉放松,有向两边扩展下沉之意,背部平正,显得挺拔,即“拔背”。拔背,切不订误认为是将背部向上提拔,向上提拔则会形成弓背和凹胸。

胸背与手臂相连,胸背不放松,腰劲不能通达上肢,上肢自无棚劲。如“背折靠停一式,肩部松沉好,胸部放松含住,背部放松下沉,舒展背部,蓄住劲,到定式时,靠劲一抖即出。

时常作扩胸单独练习,有益于胸背部松沉舒展。

2,腰。腰是上、下体转动的枢纽,调节着全身的运动和劲力分布。练拳时立身中,腰部略向内收,两肋放松,腰劲下塌。腰部松活,气自下沉,下盘稳固,上、下体运动起来圆转、灵活、有力。

腰部放松不可太过分,过分则会使腰部软而无力,不能准确地调节全身的劲力分布腰部亦不能太用力,太用力则硬,腰部运转就不会灵活,也从而影响全身运动的灵活性。如“运手”式,腰部不松活,则明显感到动作不协调,漫无气势。

3.腹。腹部为丹田所在之处,所以腹部的放松尤为重要。丹田,中气进出都在这里,劲功的敛散也在这里。

胸部松开,腰部松沉,档撑圆,腹部放松,则腹部自然饱满充实。如若腹部紧张,测气往上浮,立身不稳,动作僵滞。

每当腹部紧张时,即检查姿势是否正确,校正错误,随即松下。

打拳时,腹部放松,有虚有实。莓当定式时,腹部放松下沉,空胸实腹,气沉丹田。上步或单腿独立时,腹部放松,身体也更能沉稳。如、“金鸡独立”、“斜行拗步”等式,腹部放松,就能有落地生根之感,动作起来轻便自如。

4.臀。在腹部腰部放松、开胯圆档的配合下,要求臀部泛起放松。

泛臀,有益于腰、胯、腿的运用。但不要过于后翻而成突臀。实际上,腹部放松,腰部松沉、开胯圆档,臀部放松则能自然泛起。臀部不泛起,显得气势散漫,下肢无力。如单鞭一式臀不泛起则有足不着地、平软乏力之感。

四,下肢部分

1.胯档。胯要开,档要圆。大腿根向两边撑开放松,则胯已开。两胯根松开后,两膝虽然分开,但仍要有相合之意,则档自然撑圆。若两腿根夹紧,势必成“尖档”,为练拳所忌。

胯关节松下。紧张则胯部易向前挺起,挺起则不能立身中正。例如“起势”一式,胸没有松下,身体就会向后仰,站立不稳。档撑圆,则档劲充足下沉,膝关节力量也可得到加强。“六封四闭”虽为虚步,但档仍要撑圆,才能浑身松沉一腿独立时,胯部放松才能站稳;上步时,站立的腿胯部放松,上步才能轻灵。

2.膝。膝部担负着身体的重量,但仍要放松,能担负起全身重量即可。膝部不能过分弯曲,以大腿平为极限,太低则成“塌档”。

两膝原是分开的,但要微微里扣,有互相扣合之意,可使膝部力量得到加强,整个下肢力量不致松散。

两足开立,重心偏向一边时,另一边膝部不能软塌,要撑开合住。如“掩手肱拳”“青龙出水等式,后膝软塌,则前手出手无力。要双足踏实,双膝合住劲,蓄足劲后,后足跟蹬地后前发劲。

3,踝足。踝部放松,能加强下肢的灵活性,使下盘更为稳固。踝部若紧张用力,容易引起足跟离地,即所谓“拔跟”;还会引起足外侧离地,就是“喝风”,均为练拳所忌。

足踏实时,足趾、足前举和足外沿均要着地,五趾轻轻扣于地下。五趾扣地,则涌泉能虚。五趾扣地不能太用力,否则会使躁部足部紧张,不能松活上步时,足部五趾扣地,踝部放松,则能轻灵单腿独立时,五趾扣地,则能“落地生根”。

总之,全身放松要“无过不及”,各部位放松要恰到好处。不过于放松造成软塌,不紧张用力造成僵滞。身体各部分互相配合,处处放松才能做到整体放松。

放松贯串着打拳的全过程。打拳一上场就平心静气,去除杂念,心中虚无,一物不着,用意识辅佐全身的运动。于是无极生太极,虚领劲,头已破天;五趾抓地,入地三尺;“金刚捣碓”,如晴天霹雳,裂地足下;“六封四闭”,双手一推,一往无前。(作者通讯处:科普分社图编室韦鸿杰转)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