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祖白鹤拳的拳法特点

洪敦耕

五祖白鹤拳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运气发劲和拳法形象两个方面。运气发劲的方法,一般是配合动作的上下、进退、开合进行的。凡向上、后退、开展的动作配合吸气;凡向下、前进、合拢的动作配合呼气。一概闭口用鼻呼吸。但重要动作或套路转折处,则运用“蓄劲用鼻纳气,发劲用口吐气或出声”的原则。灵活配合,但强调“发劲配以丹田气”。此诀练法集中在本门开手套路“三战”中,故“三战”这套拳称为“拳母”,每个动作都与呼吸密切配合。吸气闭口用鼻,呼(吐)气用口,由丹田(脐下三寸,即关元穴)发出“哈…”的声音,以长呼短吸为不传之秘,称“运气吐纳一字诀”。发劲则除运气催劲之外,还要求全身动作的配合,发劲的要领是:“以气催力,先柔后刚,起于脚,发于腿,主宰于腰,五肢(躯干和四肢)齐动”。发劲最著名的招式是“摇身俊胛”,即摇动全身,震颤(闽南方言叫“俊”)肩胛,以鼓动全身气力贯达手梢,同时口中连续出气,以助其势,如双臂左右平伸则称“白鹤大展翅”。

白鹤拳法形象,取法于白鹤的展翅、啄食、独立、用爪等等,但因五祖白鹤拳吸取了其他拳种的技法,故前辈综合制定了五祖白鹤拳练法八式。即“鹅头蜻蜒腰,狮嘴凤眼目,鸟脚洞宾手,央大肠,束大腿”。现分释如下:

(一)鹅头

鹅头即要求头部欲如鹅头之高仰,切忌低头弯腰,也就是要求虚灵顶劲,头正项直的意思。前辈认为这是精固气聚神凝的表现。忆余少时学艺,先师柯金木常说:“练拳山根要起,尾闾要落。”至今言犹在耳。(山根在面部两眼内眦之间印堂之下;尾闾即尾椎骨。)

(二)蜻蜓腰

腰似靖蜓,意在“轻灵”二字,因腰不宜粗大,粗大则笨拙。此语系强调腰为一身动作之主宰,是“上下、左右、前后”六合方位旋转的枢纽,不可不轻灵活泼,故腰宜细不宜粗。

(三)狮嘴

行拳时口要咧开如狮子张口状,意在锻练颈侧胸锁乳突肌,练之既久,当被敌手扼喉时可有相当的抵抗力,但因形象欠雅观,近人综习已渐扬弃此诀,改用闭口咬牙。

(四)凤眼目

眼睛为人体气血精神所灌注之处。“凤眼目”就是要求眼睛要如丹凤之眼,神清气秀。也就是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神注于目的意思。练拳要有神气,神气从眼光表现出来。与总诀“眼光四射”同义。

(五)鸟脚

鸟系指鹤而言,所谓鸟脚,类似长拳的虚步和提膝独立。但鹤拳之鸟脚,姿势较高,后脚踏实,前脚虚点在地。鸟脚就是要求两足一虚一实,后脚坐实,前脚虚点,可升可落,可进可退,可防可攻,十分轻巧灵便。

(六)洞宾手

洞宾即吕洞宾,系我国民间传说“八仙过海”故事中的八仙之一,八仙以醉酒闻名于世。白鹤拳中也有“洞宾醉酒”之招式。手要如洞宾之手,即要求手法灵活善变,于醉态朦胧之中,伺机进击敌人。洞宾手乃是提示学者要懂得手法上虚实相因、奇正相生、声东击西、引上打下、徉攻实攻种种变化之奥妙,犹如洞宾之醉酒,姿态万千。

(七)夹大肠

大肠在此决中系指肛门括约肌而言,因运气之时,为使腹肌紧张,以增强腹壁之硬度,必须收缩肛门括约肌,此为南派少林练气秘决之一,又称“桶子劲”。

(八)束大腿

束大腿即“紧裆根胯”的意思。练“正马”时,要求两大腿之股回头肌要稍向内侧(裆中)倾斜,同时双侧臀部要注意不能高起,要求“落臀”,与总决“兜前足以固膀胱”相配合,形成“紧裆窄马”的架式。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