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简说——太极拳的全面发展观(一)

徐哲东遗文    林子清提供

编者:本文作者徐震,字哲东( 1898-1967),江苏常州人。大学中文教授。除国学外,尤擅武术,曾从于振声、马金标学查拳,从周秀峰学形意拳,从杜心五学自然门技法,从杨少候学杨派太极拳,从郝月如学武派太极拳。其最大成就是在武术史及武术理论研究方面,尤其对太极拳史研究成果独多,著有《国技论略》、《苌氏武技书》、《太极拳考信录》、《太极拳谱理董辨伪合编》》《太极拳发微》《太极拳谱合抄》等。本文为作者1961年所作,因故未能公开发表。文中对太极拳的技击与养生、拳法修炼,乃至太极拳史以及今后如何发展等方面都有卓越见解。此文虽是四十余年前的旧作,但因多用实事说明问题,对当代读者中存在的不同看法(指太极拳)仍具有澄清迷团之作用,故予刊出,以飨读者。

本文提供者林子清先生,1921生。上海师大英语教授(副研究员):在大学读书时曾从徐震先生习练武派太极拳。

太极拳的全面发展观

一]内容

一、太极拳是成套拳架的名称,和拳套联系在一起的,还有太极推手,是练习对角的程式。太极拳已有二百几十年的历史,经过若干教师专家的改动,拳套已有多种不同的形式。但除新编的几套外,从陈家沟传衍的杨、武(郝)、吴、孙四派大体上是相同的。至于姿势的规矩、动作的准则,基本上是一致的。至于推手的程式,大体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不动步的,称为定步或站步推手。一种是动步的,包括活步、大搌等等。进入自由的对角,称为散手,这就不受程式的限制了。

太极拳的套子,涵有技击与养生两个作用。王宗岳传下的拳谱中:《十三势歌说:静中触动动莸静,因敌变化示神奇“这指出了它的技击作用。又说:“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这指出了它的养生作用。太极推手虽然以练技击为主,也有益于养生。技击术与养生法是太极拳整个内容的两个方面。

二、太极拳的内容的两方面是统一于姿势的规矩与操作的准则上的,但又可以分别发展,各起作用的。从练法上说,为健身、治病而练,单练拳套也可以,要练技击,就非加练推手不可。二。不练推手,即使拳套练得很熟,姿势与操作也都基本正确,也不会用于攻守。因为缺乏对角的经验,临敌就不知所措,工夫用不上了。其次,攻守的练法,要求全身内外部的反射活动,增加不少复杂性;要锻炼得深入细致;要不断地提高大脑皮质与本体感受器(即肌肉、腱和关节的感受器)灵敏的反射,才能精确地使用、自己的力,捕捉对方的空隙,利用对方的力。这种技巧,不从推手实践中是得不到的。

近一百多年来,从蒋发在清朝乾隆年间把太极拳传入陈家沟以后,直到光绪年间,杨、武两家都是以技击为重,在这方面发展。从清末到解放前,有人注意到了养生方面,但在这方面还是发展得很少。这一时期内,技击则处于保守状态。虽然不乏专家名师,其造诣已不如前人了。这都和旧社会的历史条件有关系,从陈、杨以来,掌握这套技术的专家,或者本身就是剥削阶级中人,或者是从属于剥削阶级者。太极拳的名手,有的曾经为清廷镇压太平军与捻军,有的充当贵族官僚的家庭教师。清亡以后,要学太极拳,至少生活比较宽裕的人,能够出得起相当数量的学费;还要有空闲时间。否则,或与教师沾亲带故,才能得到受教。教师也不是轻易肯把关窍传出来的。所以首先就是传授不广,其次是难于学到真工夫。这是由于太极拳正在商品化。

太极拳的全面发展观

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的方针政策推动下,太极拳开始为广大劳动人民服务。现已正式应用于医疗,列入体育运动项目,对大众健康起了巨大的作用。并且运用现代科学的学理和科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取得不少成绩。这是空前的一大发展。但从太极拳的整个内容来看,未免偏重于养生的一面,技击的一面几乎没有新的发展。这是什么原因呢?这里面似乎存在着对太极拳技击术的认识问题。

三、下面就对太极拳技击术的认识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其一,现在流行的太极拳有无技击内容的问题。有的看法以为太极拳最初是有技击作用的。像陈家的拳架和练法,沉着有力,并有显著的难度动作,这样的太极拳是有技术内容的。到杨、武两家手里,变为轻松柔缓,就只有养生的内容了,因此有人称太极拳是卫生拳。其实杨、武两家变得轻柔,丝毫没有忽略技击的内容,而是在陈家沟太极拳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新的练法,这不是取消或削弱了太极拳的技击作用,相反的倒是丰富了太极拳的整个内容。这一点下面还要详谈。

其二,现社会里练习武术,要不要重视技击作用的问题。有人认为,在新社会里,练技击无大作用。太极拳既能强身、治病,就可以单独发展它的养生一面,不须重视它的技击一面。我认为,在现社会内,发展武术中的技击术,正为国防军事技术所需要,也符合劳卫制体育运动的目的。太极拳的技击术有其独到的精妙之处,而且重视它的的技击术,对强身、保健、医疗等,还能起推进作用。我们没有理由只让太极拳的内容单面发展。

其三,技击与养生两方面的关系的问题,有人问,如果练太极拳的目的只为治病健身、延年益寿,是否可以不拣技击?这当然可以,上面也已经提到,但是能练技击更好。况且养生与技击在太极拳的基本原理上是一致的;在练法上虽然有所区别,也是有共同的原则的。为了说明理由,特把技击与养生两方面的关系分析一下:第一,有些患病者只在医院中或在疗治时每日练习,病好就不练了。如果病好后能向技击术上追求,进而练习推手、发劲各种攻守法门,就会引起许多兴趣,保证经常锻炼。第二,在推手上,可以证明姿势与操作做得正确,就能有技击上的效果;做得不正确或不够正确,就不能生效,或者效果不够好。由此认识掌握了正确的姿势与操作,就会深入探究,愈练愈精,由表向里,使机体各系统的器官加强其机能,乃至引起生理机制的变化。在经常锻炼中,既能阻止疾病侵犯,又能提高工作能力。大脑对内外部环境的感应都极灵敏,倘有病因萌生,很快就会感觉到,并能有意识地运用内功去消除它。第三,太极拳并不是专为老弱有病者设的体育运动项目,它的推手,可以看作与拳击、击剑、摔角相类的运动项目。是具备加强体力、耐力、速度、灵敏四个体育要素的训练课程。它能养成沉着、勇敢、机智、精细的能耐。尤其是工夫达到高水平,神经会受到最充分的深刻的锻炼。所以精通太极,可使精神活泼,而头脑冷静。第四,太极拳在医疗上的作用,不仅能帮助患病者恢复健康,还能对针灸医生按摩医生在运指运掌上起提高技术的作用(有位针灸医师在学习太极拳后,疗效有显著进步)。而这许多功能都要从练习技击的方法中取得。综观以上的分析,可见太极拳的内容虽分两面,却有其统一的整体性,因此有全面发展的必要。练者最好能够全面掌握。

太极拳的全面发展观

当然,如果年龄已有五六十岁,又是全未学过武术的人,可以不去研究技击术。至于体弱或有病的人,如果是青少年或中年人,只要他有研究技击的兴趣,到了身体恢复健康后,还是可以学,而且可以取得良好的成绩的。

总而言之,发展太极的技击一面,并不与发展它的养生一面相矛盾。至于怎样来运用,怎样来指导,那是学理研究和教学方法上的问题了! 四、全面掌握,应特别注意于操练拳套。上面说过,“太极拳的内容是统一于姿势的规矩与操作的准则上的”,这一系列的规矩与准则,又必须由拳套的架式来实现。所以全面掌握又必须经常演练拳套。有人练出技击的兴趣后,专爱推手,把拳套放下,这是不妥当的。前辈杨澄甫先生、我师郝月如先生都是第一流太极拳家。工夫出自家传,推手技术,极为精能。但杨先生生年只有五十四岁,郝师生年只有五十九岁。杨先生年过五十时,身体就极肥胖,显然脂肪长得太多了。郝师是由脚气病逝世的。如果病因一起,及时发觉,是可以运用内功对治的,但郝师却没有这样做。这都是偏重于技击,忽略了养生的缺点。他们在晚年有一相同的情况,都是只与人推手搁下了拳套。这对本体感受性反射与运动反射,虽然能保持高度的灵敏性,但对机体各组织与内脏器官缺乏深细的遍及的日常锻炼,就不能常保各组织与各器官的全部健康。内部感受性反射也就会不大敏锐,大脑皮质调节控制内部器官的能力也就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