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的“双重转化”性(一)

刘锡庆

“写作”这一行为过程有个重要特性,那就是所谓“双重转化”。

任何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的诞生,都要完成这样一种“双重转化”:首先,是现实生活、客观事物向认识“主体”即作者“头脑”的转化。它要依据“反映论”的精神,能动地、本质地、真实地将现实生活、客观事物转化为作者的认识(观念和情感)。这是由事物到认识的第一“重”转化;然后,是作者观念、感情向文字表现的转化。它要遵循“表现论”的原则,有“理”有“物”并有“序”有“文”地将头脑所获得的意识、情感转化为书面的语言(思想的“外衣”)。这是由认识到表现的第二“重”转化。

由“事物”到“认识”,再由“认识”到“表现”——这就是“写作”过程所必须完成的所谓“双重转化”。写作活动的这种“双重转化”性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说是“写作”过程的本质属性,是开启“写作”奥秘的一把钥匙。

我国古人对这种写作的“双重转化”性早就有所察觉,有所认识。比如陆机在他所写的我国第一篇系统论述“文章”写作理论的著述《文赋》中,就曾说过这样极为有名的话: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显然,陆机是意识到了“物”——)“意”—“文”这三者的进层关系的。由“物”  (客观事物)而生(语言文字),最难的是文能“逮”意,能赶得上、追得着丰富的思想。懂得这个道理并不很难,但要真正做到它却相当不容易。这里,陆机实际上是揭示了写作活动的一个重要现象,它应该是《文赋》的重要发现和重大价值之一。古代“写作学”的伟大奠基者刘勰,对这个问题更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他在《文心雕龙·物色》篇里说:“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他在这里明确地提出了写作活动的“物”—“情”-—>“辞”的转换关系。  “写气图貌”,即模写、再现客观外界的气象和风貌,这要“随物以宛转”,跟着事物的本来面目而宛转旦与之相适合;  “属采附声”,即连缀辞采、谐合声律的语言表现,这要“与心而徘徊”,和内心的思想感情相“徘徊”、一致。刘勰这种“物”情““辞”之间“双重转化”的认识,是他对文学写作问题的一个基本观点,具有深远的影响。其他,像郑板桥在《画竹》中所说说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在实质上也涉及了这个问题。由“眼”中竹到“胸”中竹这是一“重”转换,由“胸”中竹到“手”中竹这又是一“重”转换。板桥在讲这个问题时虽意在强调艺术的提炼与熔铸,但他对“眼”—一“胸”——“手”的界分,显然是建立在对艺术创作“阶段性”的明显意识之上的。

苏联学者A.科瓦廖夫在《文学创作心理学》一书中写道:

“任何创作过程都包括两个方面,这就是:第一,个性在反映现实的过程中积累生活印象,舍此,任何创作都是不可思议的。第二,对这些印象进行创造性加工和把这项工作的成果用语言表现的形式投射出来。换句话说,创作过程不是别的,而是双重的变换过程,就是:第一,把外部刺激的能量变換成知觉的显示或者现实的形象;第二,把形象变换成作为形象客观化、物质化的体现的文字描写。

科瓦廖夫的这段双重“变换”的论述,和我们上述的论证是精神一致的。

既然是“双重转化”,那么,由“物”到“意”的第一层转化中,就离不开写作者的认识并加工生活的“摄制”力;而由“意”到“文”的第二层转化中,  “表现”力又成了这一阶段的关键。

所谓“摄制”力,就是摄取、构制的能力。它包括观察、捕捉的能力,感受、体验的能力,想象、概括的能力,提炼、开掘的能力等。所谓“表现”力,就是驾驭文字再现“意识”的能力。它包括谋篇、定体的能力,选技、用笔的能力,遣词、造语的能力等。所谓生活、思想和技巧、语言,所谓“想”得好和“写”得好,所谓“眼力”与“腕力”,所谓“外功”与“内功”等等说法,实际上都是讲的这种,“双重化”过程中各自所需“能力”的不同。

写作之所以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精神劳动,写作之所以较为困难,其奥秘就在于它的这种“双重转化”性,就在于它需要的是一种多种能力、多方储备的高度综合。

应该说,第一“重”转换是极为重要的。生活单薄,思想贫弱,不善于观察,不长于想像,缺乏“发现”的能力,这对于“写作”来说,的确是致命的缺欠,是“先天”的不足,是极大的不幸!我们的“头脑”本来是可以对现实生活、客观事物做出完整、准确、生动的反映的,但是,你切断或削弱了“客体”和“主体”在认识上的联秀系,那么,你“反映”什么?又怎么能做到完整、准确、生动的“反映”呢?所以,这第一重“转化”是根本,是基础,是十分要紧的。但是,只有这一重“转化”,并不能保保证你一定把“文章”写好。生活阅历很深的人十分多,能把这种阅历化成“文章”的人i就不那么多了;思想水平很高的人也相当多,能把这种思想化为“文章”的人,也并不那么多。拿“观察”“捕捉”能力来说,观察力最强的怕莫过于画家、文物鉴赏家了,但远不是所有的画家、文物鉴赏家都能写好“文章”的;再拿“感受”“体验”能力来说,感受力最强的怕是话剧和电影的表演艺术家了,但远不是所有的演员都能写好“文章”的。因此,事情到这里并没有结束。还必须继续前进,完成写作过程的第二重“转化”。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