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教武印象

张福云

1989年金秋时节,我和黑龙江省的李承祥老师受中国武术协会的委派前往新加坡全国国术总会任教,历时10个月。这是中国武术教练第5批前往新加坡,在此前有太极拳名家杨振铎、冯志强、李天骥、  陈小旺、朱天才,李秉慈以及天津刘万福,广西周树生、  四川熊长贵、深圳邱建国等十余人先后到那里传授中国武术。中国武协在派住国外的教练中,派往新加坡的武术老师,其人数之众、次数之多、日期之早,大约除日本外,可算是首屈一指。 

新加坡又名狮城。原是马来西亚的一个州。1965年8月独立。在短短的25年里,以李光耀总理为首的新加坡政府,把新加坡建设成为了一个经济发达,物质丰富,城市美丽、环境整洁, 治安良好,讲文明、讲礼仪的国家,  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新加坡共有290多万人口,  其中华人占75%左右,  绝大部分是我国福建、潮州、广东、海南等地的后裔。英语为这个国家的国语。但政府提倡人民讲华语(即我国的普通话)。在街头,商店的广告牌上,写有“会讲华语、先讲华语”的标语,华语在全国基本通用,  是世界上除中国和港澳地区以外,  唯一通用华语的国家;当地的电台、  电视台亦有专门的华语节目。全国有3份华语的报纸。

新加坡全国国术总会(以下简称“国总”)是1969年在李光耀总理亲自倡导下成立的。在国总注册的会员有252家武馆和类似武馆的武术学院、体育会。其中以新加坡精武体育会为最大的下属社会团体。

国总“每年组织若干次全国性的重大活动。如两年一次的全国武术锦标赛,两年一次的全国擂台散打赛和舞狮舞龙赛,两年一次的全国太极拳观摩交流大会等。其次,还举办各类训练班、学习班、辅导班,组建国家武术队参加国际武术竞赛话动等。所有这些活动都由国术总会理事会集体决策。理事会由“国总”属下各武术团体派员民主投票选举产生,每届理事会任期两年,理事会每月定期开一次全体会议。“国总”的会长;会务顾问由政府、军队的高级官员担任,  他们参加并主持每个月的例会。理事会下属有10个组,其中包括:  秘书组、武术组、裁判组、竞赛组、  资料组,气功组、舞狮舞龙组等。所有这些成员全部是业余兼任,  整个“国总”只有一个专职人员,即处理日常文件,书信,联络的文书。

在新加坡开展、领导武术活动的,除“国总”外,还有一个“全国武术教练协会”(此协会不仅仅开展中国武术)和半官方的“人民协会”下属的104家联络所(即俱乐部)。在104个联络所中,就有94个联络所有,太极拳、20个联络所有长拳、  南拳的教学活动。由于这些联络所收费低,因此,参加学习锻炼的人很多。

在新加坡不是任何人都可以随意任教武术的。任何想取得武术教练资格的人,都必须先向政府,“武术控制组”提出申请,  交纳报名费,然后进行拳和器械各三项的实践考核,经过教练评审小组的考官评判,通过后,  才能正式取得教练资格,发给证书,  正式任教,  否则将被视为非法。

由于新加坡华人主要源自我国福建,广东南方等省,  因此,当地的武馆以南拳开展最广。主要的南拳流派有南少林、五祖、  白鹤、洪拳等。在这些武馆中,  几乎每个馆都有舞狮、舞龙的学员与队伍,逢年过节,喜庆集会,  都有舞狮队踩青助兴、以示吉祥。除了南拳,太极拳在新加坡拥有更多的爱好者,尤其是自1982年以来,  我国太极拳名师赴新授艺,推动、促进了这一拳种在新加坡的传播和发展。因此,近年来习练太极拳的人数远远多于其它拳种,流派也趋于多元化。原先在新加坡主要开展的太极拳是杨式,  其中流传较广的有国内很少见的台湾郑曼清的杨式37式。而今,陈、杨、吴、孙各式太极拳都有其爱好者,尤其是陈式太极拳从无到有,成为当地流传极广的流派。练习我国新编制的太极拳竞赛套路(即42式)和48式、24式简化太极拳的人也较为普遍,由此看来,新加坡太极拳的发展具有相当的广度和深度。

长拳在新加坡开展不广,在200多家武馆中只有极少数的几个馆有长拳教学活动,精武体育会是当地开展长拳教学活动最大的一个基地。其他拳种如:八卦、形意,螳螂等,习练人数更少。散打运动在新加坡,虽然开展很早,50年代在东南亚常有赛事,但发展至今,  水平不高。

新加坡国家武术队共有30多名队员。队员的入选是来自两年一度的全国锦标赛中的优胜者;因此,队伍也是两年一轮换。国家队的主要任务是参加国际,洲际武术比赛。平时国家队每周训练1- 2次,赛前数目增加1到3、4次,训练时间只有晚上。“国总”不提供训练的任何经费。除提供训练场地,茶水外,训练服装,鞋、武术器械以及交通费全部自理。尽管如此,队员们都以其是国家队员而自豪。我在新加坡10个月的工作主要是训练国家队,在我任教期间,队员们先后参加了3次重大国际比赛(其中包括亚运会)。 

300天的新加坡之行转,眼已经过去,然而新加坡美丽的城市,新加坡人崇高礼仪的道德风尚,新加坡武术界同仁们对武术的热爱与奉献,国家队队员对技术的刻意追求,虚心好学、不计待遇的精神,都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我衷心地希望中国武术能在新加坡这块美丽的国土上得到更广泛的开展、被更多的人所接受。我衷心地祝愿与我共同奋斗的新加坡国家队,能于1991年10月,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世界武术锦标赛上,取得优异的成绩。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