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马计

唐朝名将李光弼,与郭子仪齐名,是平定“安史之乱”的两大功臣,他曾和叛将史思明的部分主力在河阳隔河对峙。

  如果论军队的实力,史思明的部队要比李光弼强得多,别的不说,光是马匹,李光弼就无法和叛军相比。叛军拥有大量马匹,其中战斗力特强的纯种良马就有一千多匹。他们经常派人把这些膘肥体壮的纯种良马驱赶到河边洗澡,为的是炫耀良马之多,军力之威,从而对李光弼的部队构成一种心理压力⋯⋯

  李光弼苦苦思索着对策。一天,李光弼突然想起战国时代赵国名将李牧镇守雁门关时的一段往事,他情不自禁地喊出了声:“妙呀,何不采用这条计策?”

  李光弼下了一道看起来十分奇怪的命令, 他要部下把军中所有的母马都集中起来。部下当然不明白元帅是什么用意,但军令如山,岂容迟疑?于是,凡是有母马的部队,都逐级集中上交,最后一计数,共有近五百匹母马。

李光弼接着又下了一道命令, 将所有的幼马都集中系在城内的一块空地上, 而将母马都集中系在城墙下待命。一天上午,叛军的一部分士兵,又赶着五六百匹纯种良马向河边走来。到了河边, 士兵们就让它们各自散开,有些马下了河,在水里打着滚,有些马在浅水边追逐奔跑,有些马在岸边悠闲地啃着青草……

  见到这情景,李光弼就下达了行动的命令,刹那间,河阳城城门大开,李光弼部队的士兵们牵的牵,赶的赶,把集中在城墙下的所有母马都强行赶出了城。母马因留恋那些尚留在城里的小马,死活不愿出城,有的一步三回头,有的出了城还犟着往回走,但它们哪里敌得过那些人多势众的士兵?母马们没办法,就只得纷纷大声嘶鸣,这嘶鸣既是抱怨,又是呼唤…

 这五百匹母马此起彼伏地嘶鸣,目的是为了呼唤留在城里的小马,想使小马及时跑到它们的身边,可它们哪里知道,小马们都被城里的士兵们牢牢地看管着,根本没法脱身,它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用稚嫩的叫声来回应母马的呼唤。

  就这样,母马喊,小马叫,双方搅得正热闹时,叛军那五六百匹在河边嬉戏、溜达的纯种良马可真的是“心猿意马”了,其中的公马更是耐不住寂寞,它们误以为河对面的大批异性正在情意绵绵地向它们发出召唤, 对这种极具诱惑力的呼唤怎能无动于衷呢?于是,它们就不顾一切地行动了:一些原先已在水中的公马就径直游向河的对岸;原先在水边追逐嬉戏的公马,奋不顾身地闯进深水区,义无反顾地游向对岸⋯⋯泅水过了河的公马们,一上岸就向李光弼部队的母马结集处飞奔而去,到那些母马身边不断地献着殷勤

  叛军马群中的那些母马,先是对公马们纷纷离去感到奇怪,但不久便明白了是怎么回事,马这种动物,天生就“恋群”,它们踌躇片刻后,便不问三七二十一,紧追不舍地跟着公马,纷纷渡过了河,和李光弼部队的马群汇合到一起……

  赶马来洗浴的叛军士兵一看情况不妙,就火速赶往大营报告。叛军元帅大惊失色,立刻派出一支精锐骑兵,选择一片浅水区奔袭过河,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强行夺回失去的纯种良马。谁知经过一片小树林时,遭到了伏兵的迎头痛击, 只见箭矢如雨, 叛军追兵人仰马翻, 最后不得不溃退回营。就这样,李光弼轻而易举地获得了五六百匹纯种良马……

  古代“三十六计”中有“美人计”,而李光弼用的“美马计”,使叛军造成了灾难性的损失,因为安禄山、史思明的部队长期居于关外,他们已和北方游牧民族几乎没有什么区别,特别是作战,如没有马匹,简直寸步难行,现在一下子失去了这么多的良马,顿时元气大伤。事实正是如此,没过多久,李光弼就将史思明叛军的这部分主力消灭了……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