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解析临床医学综合(三)

81。14岁初中二年级女学生,患Graves病,治疗宜选用

A.抗甲状隙药物

B.立即手术治疗

C治疗

D镇静荊

E.鼓励多食海带

标准答案:A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简单应用

解析:此题是记忆和治疗应用相结合的试题。

Graves病治疗方法有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放射性核核素1311治疗三种。Graxes是临床床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此是14岁的女学生,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初治,首选治疗是选用抗甲状腺药物,大多数考生选择的也是药物治疗。部分考生选择用放射性核素131 I治疗疗,对14岁少年的Graves病,核素治疗不是绝对禁忌证,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医生掌握的尺度有很大差别。如果患者对对各种抗甲状腺药物过敏,有颗粒性白细胞缺乏、慢性肝痛、脾大、血象很低氯等不能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时,也可考虑,但这是例外,核素治疗主要缺点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生率高,而14岁少年生长、发育尚未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考生错选择了鼓励多食海带,海带含有大量碘产,大剂量碘可抑制甲状腺激素和合成,减少甲状腺充血,因而可迅速减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使甲状腺缩小、变硬。但这个作用是暂时的,3-4周后碘的这种作用渐渐消失,症状再现,称为碘作用“逸脱”。更主要是逸脱后甲状腺中浓聚的大量碘和以后继续服食的海带中碘作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影响抗甲状腺药物的治疗作用。此期间如果发生甲状腺危象,需要用碘时往往已无效。因此Graves病应忌食含碘食物和药物。

82.丙硫氧嘧啶治疗甲亢过程中,需停药处理的为

A,规则用药已6个月,甲亢仍未控制

B.T3、T4恢复正常

C.甲状腺较治疗前明显增大

D.突眼情况加重

E,血中中性粒细胞<1.5X 109/L

标准答案:E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简单应用

解析:此题是记忆和应用相结合的试题。是了解考生对常用的硫脲类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熟悉的情况。

正确答案是E,血中中性粒细胞<1。SX lO/I。时需停药处理,硫脲类抗甲状腺药物可以有效地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控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药物的不良反应是约有5%患者发生药疹、1%患者出现粒细胞减少或缺乏,还有少数患者出现肝酶升高和黄疸,中性粒细胞缺乏是严重不良反应。

本题的干扰答案有相当迷惑性,把干扰答案一一列出,似多有部分合理性,而且这几种情况临床均是常见的,抗甲状腺药物常规剂量下3个月左右可以控制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症状,6个月未控制要分析原因,常见有剂量不足,服食海带等含碘食物、药物,精神与体力紧张劳累未解除等;疗程应为在甲状腺功能正常后一年以上;治疗不规则或有药物性甲减时甲状腺增大;Graves眼病也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使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保持甲状腺功能正常是使眼病保持稳定和逐渐好转的重要环节。

83.肾上腺皮质肿瘤引起的Cushing综合征与Cushing病的鉴别,最有意义的试验检查是

A.阻皮质醇昼夜节律消失

B,葡萄糖耐量试验

C.测试24小时尿1 7羟类固醇

D.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E.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标准答案:E

试题难度:难

认知层次:简单应用

解析:这是记忆与临床应用相结合的题。

Cushing病的病因是垂体ACTH分泌瘤(少数增生)引起的,ACTH对肾上腺皮质的作用在组织学上是使肾上腺皮质增生,在功能上使肾上腺皮质分泌皮质醇增多,所以Cushing病是ACTH依赖性皮质醇增多症。肾上腺皮质肿瘤、腺瘤或腺癌是肿瘤自身分泌皮质醇增多,肿瘤自主性分泌不依赖于垂体ACTH,而且肿瘤分泌的大量皮质醇经负反馈抑制垂体ACTH和下丘脑的ACTH释放激素,血ACTH水平很低。虽然临床上都是皮质醇增多引起的Cushing综合征表现,发生的机制却不同。

大量临床实践证实,小剂量地塞米松试验增高的尿或血中皮质醇不能被明显抑制,是皮质醇增多症的确诊试验,而使患者与正常人、各种肥胖等临床情况区分开;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具有病理诊断的意义,给予大剂量地塞米松(2mg,每6小时1次,应用2天)通过负反馈调节能抑制垂体ACTH的分泌,而使尿(或血)皮质醇显著被抑制,抑制到50%以下,而不能有效地抑制肾上腺肿瘤分泌皮质醇,尿皮质醇抑制率不足50%,临床上可用来鉴别Cushing病与肾上腺性(及异位ACTH分泌引起的)Cushing综合征。因此本题的正确选择是E。

由于Cushing病在临床上不是常见病,在中小医院少见,多数考生没有实践经验或没有见过肾上腺肿瘤引起的Cushing综合征,对曾学习过的教科书上的描述印象不深,显得本题难度较大。

84.神经垂体贮存的激素是

A.促甲状腺激素

B.抗利尿激素

C.生长激素

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E.促性腺激素

标准答案:B

试题难度::难

认知层次:记忆

解析:本题是考核临床基础知识的记忆题,看似很简单,要回答好此题,需对垂体的组织发生、解剖组织学和生理功能有基本的了解。

脑垂体由原口上皮向上突起形成的腺垂体和原始间脑向下延伸形成的神经垂体组成,腺垂体(俗称垂体前叶)內有能合成和分泌激素的PRL分泌细胞、lGH分泌细胞、ACTH分泌细胞、TSH分泌细胞、GnH分泌细胞和不分泌激素的细胞等;神经垂体又称垂体后叶,是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核团的细胞神经轴突向下延伸.这些神经轴突纤维形成丘脑垂体束,为垂体柄的组成成分,末梢膨大部形成,它不合成激素,而是下丘脑神经核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合成的激素沿神经轴突向下移动贮存在神经末梢膨大部内,贮存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和和催产素,在机体需要时释放入血发挥生理效应。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B,抗利尿激素。

本题是比较简单的记忆题,选错的原因是对曾经学习过的基础知识已遗忘,在临床工作后也没有重童视或没有接触过尿崩症等患者,因而心中无数,随机地选择了一个答案。

85·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又称C细胞)分泌的降钙素的作用

A.促进细胞内的氧化化作用

B,维持糖、蛋白、脂肪正常的代谢

C.促进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

D.保持机体各系统、器官的生理功能

E.抑制骨的吸收

标准答案:E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解释

解析:本题是考核临床基础知识试题:

降钙素由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即C 细胞产生和分泌,其生物学作用是降低丘钙和血磷。这种作用是通过降钙素对骨髓和肾脏的作用来实现的,其对骨髓的作用是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骨溶作用减慢,并使破骨细胞数量减少,所以本题答案是E,抑制骨的吸收。

最多的错误选择是促进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正常人生长的同时发育渐渐完成,但生长和发育是不厍同的概念,生长是躯体、器官的长大.发育是成熟的过程,尤其是青春期性发育成熟,降钙素的生理作用对这些并没有直接的联系。此题的各备选答案逐一与题干对照分析,实际已有部分提示,这一激素命名为降钙素,主要生理作用应与钙的调节相关,因而涉及骨髓的代谢调节,本题部分考生选择了错误答案,一方面许多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另一方面实验室血降钙素检验和临床降钙素针剂的使用在许多基层医院尚未开展,缺少实践经验。

86.诊断自主性功能亢进性甲状腺腺瘤最佳的检查方法是

A.B超

B.放射性核素扫描

C.CT

D,131碘摄取率

E MRI

标准答案:B

试题难度:难

认知层次:解释

解析:本题是考核在特定疾病时对临床辅助检查的理解和应用的知识。正确答案是B,放射性核素扫描。

用放射性核素检查了解器官组织的功能和形态改变在甲状腺疾疾病检查上应用最早、最广泛,尤其在诊断自主性功能亢进性甲状腺腺瘤上,迄今仍是一种经济、安全、简便、有效的检查手段。B超、CT和MRI检查主要从形态上证实甲状腺结节的存在,不能明确结节的功能,血T3 .T4水平可从总体上了解甲状腺功能,不能区分甲状腺结节是否功能自主性亢进。

甲状腺能摄取和浓聚碘,,这也是甲状腺功能的表现。当甲状腺有自主性功能亢进性腺瘤时,由于负反馈调节作用,腺瘤周围的甲状腺组织的功能被抑制,其摄取和浓聚碘的功能也被抑制,因而在放射性核素扫描时,这个腺瘤充分地摄取和浓聚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碘而腺瘤周围的甲状腺组织不摄取这些碘,在扫描图上可显示瘤体的大小、部位。

部分考生选择了133碘摄取率,选择B超声、CT或MRI的很少,可见绝大多数考生对放射性核素检查在甲状腺疾病时的应用有一定了解,但对甲状腺131碘摄取率和扫描两种检查的应用和临床意义了解不深,可能与实际应用少,没有使用经验有关。甲状腺131碘摄取率是甲状腺功能的一种反映;甲状腺扫描用的核素放射量较大,主要利用放射性核素在甲状腺的分布了解甲状腺形态,正常甲状腺或弥漫性肿大时核素分布布均匀;核素分布不均匀时,表示甲状腺内结构有异常,有摄取核素过高、过低的结节,可帮助临床作出正确诊断。

87.下列指标中用于鉴别原发性与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是

A.TSH

B.TT3

C.TT4

D.FT3

E.FT4

标准答案:A

试题难难度:易

认知层次:解释

解析:本题是考核甲状腺激素分分泌和临床知识的概念题。

甲状腺功能测定是临床应用最多的内分泌腺功能检查。本题备选答案虽然有5个,实际就是腺垂体的激素TSH和甲状腺的激素T3、T4和FT3、FT4两类。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关系密切,被称为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甲状腺激素与垂体、下丘脑激素TSH、TRH形成相互制约的负反馈调节关系。当甲状腺功能亢进、分泌在血中的甲状腺激素过多时,反馈性地抑制垂体TSH及下丘脑TRH分泌,表现为血中TSH水平下降;反之,当甲状腺功能减退、血中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时就兴奋垂体TSH(及下丘脑TRH)的分泌,表现为血中TSH水平增高。这种调节,在甲状腺功能的反映上TSH的变化较T3、T4、FT3、FT4还灵敏。病变在甲状腺,引起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时,血中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经负反馈调节,垂体TSH分泌增多;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垂体或下丘脑的病变,原发的TSH(或TRH)分泌减少,表现为血中TSH与甲状腺激素均减少。也就是原发病变在甲状腺的甲状腺功能减低时血中TSH水平增高,原发病变在垂体或下丘脑的甲状腺功能继发性减低时,血中TSH水平不高,虽然这两种情况都是甲状腺功能减低,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A,TSH。

少数考生回答错误。主要对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的关系还不熟悉。也有些医院对甲状腺疾病只查T3、T4,而不查TSH,对甲低不作原发与继发发的鉴別就直接用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有关,这是不妥当的。有些考生工作上不接触触甲状腺功能检查,没有实践机会,也易答错。

88.不签金甲亢临床表现的是

A.易发生房性心律失常

B.可发生低钾性麻痹

C.活动时心率加快,休息则心率正常

D.可伴有肌病

E.老年患者可不出现高代谢症候群

标准答案:C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解释

解析:此题属于理解判断题,考查考生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床表现的理解和实际的应用。

甲亢主要表现有怕热、多汗、易饿、多食而消瘦、疲乏无力;兴奋、多语、易激动,双手、上眼睑、伸舌有细颤,腱反射活跃;心率增快(静息时心率仍快)、心音强烈、心律失常、心脏增大、心力衰竭;收缩压增高而舒张压偏低、脉压增大;肠蠕动加快、大便不成形、次数多或腹泻;肌几无力、肌萎缩和慢性甲亢肌病,可发生低钾性麻痹;月经紊乱,经量减少,不易受孕等。老年患者可不出现高代谢症候群。静息时心率快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特征性表现。

89.Graves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时最早出现异常的是

A.FT3

B FT4

C TT3

D TT4

E.TSH

标准答案:E

试题难度:易

认知层次:解释

解析:此题是理解判断题,考查考生对甲状腺功能与下丘脑垂体之间的反馈调节。

不论甲亢还是甲减,TSH水平变化较TT4、TT3、FT4及FT3更敏感感,Graves病及各种原因甲亢时TSH降低先于以上指标。

90. 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的目标是

A. HbAlc<5.0%

B. HbAlc<5. 5%

C. HbAlc<6.0%

D. HbAlc<6. 5%

E. HbAlc<7.o%

标准答案:D

试题难度:易

认知层次:记忆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糖尿病患者控制的总体目标。根据2007年发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治疗指南,我国采用HbAlc<6.5%作为2型糖尿病的控制目标。

91,垂体泌乳素瘤(微腺瘤)首选的治疗措施

A.经蝶窦手术

B开颅手术

C,放射治疗

D.奥曲肽治疗

E溴隐亭

标准答案:E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解释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垂体瘤治疗的认识,溴隐亭治疗对垂体泌乳素瘤有效,是其首选的治疗措施。如果效果不理想,可以采取其他的治疗手段。

92.关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血压、低血钾、肾素活性降低、皮质醇水平正常

B.高血压、高血钾、肾素活性降低、皮质醇水平正常

C.高血压、低血钾、肾素活性升高、皮质醇水平正常

D.高血压、低血钾、肾素活性降低、皮质醇水平升高

E.高血压、低血钾、肾素活性降低、皮质醇水平降低

标准答案:A

试题难度:难

认知层次:解释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临床表现以及病理生理的的了解。皮质醇享增多症时可表现为高血压、低血钾及肾素活性降低,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必须除外血浆皮质醇水平的升高。

9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判断糖尿病标准为

A.葡萄糖负荷后l小时血糖≥7>7. 8mmol,/l.

B.葡萄糖负荷后1小时血糖≥11. lrnmol/l) l

C.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7.8mmol/l

D.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1 1.Immol/L

E.葡萄糖负荷后3小时I缸糖≥F.8mmol./l,

标准答案:D

试题难度:易

认知层次:记忆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判断标准的掌握,按照规定应是餐后2小时≥U.11mmol,/l。

94.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是

A.二甲双胍

B。罗格列酮

C.格刑齐特

D.毗格列酮

E.阿卡波糖

标准答案:C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记忆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2型糖尿病常用药物作用机制的了解。

格列奇特为磺脲类药物,主要机制促进胰岛素分泌,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为胰岛素增敏剂,二甲双胍具有改善胰岛素的作用,抑制肝糖生成,阿卡波糖的主要作用是延缓葡萄糖在肠道的吸收。

95.既是淋巴器官,又有内分泌功能的是

A.淋巴结

B.扁桃体

C.胸腺

D。胰

E.脾

标准答案:C

试题难度:易

认知层次:解释

解析:本题是基本概念题,但综合了不同系统的内容。题目难度不大。

干扰项B、D、E选择率均<0. 1,干扰性很小。

干扰项A选择率略大,估计部分考生将淋巴细胞的免疫机制与内分泌功能混淆。

96。关于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的临床特点,不正确的是

A.病程多呈慢性经过

B.临床表现差异很大

C.反复发作与缓解交替出现

D,免疫学异常表现复杂

E.对治疗反应的个体差异不大

标准答案:E

试题难度:易

认知层次:解释

解析:此题属基本知识试题,考核风湿性疾病的概念及对临床特点的认识。

风湿性疾病是泛指影响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等的一大类疾病。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包含的疾病众多,病因不同,其临床特点为病程多呈慢性经过,表现差异大,反复发作与缓解交替出现,多种疾病有复杂的免疫学异常,因此不同的  |疾病,同一种疾病的不同个体对治疗的反应有很大的差异。选错的考生是因为对风湿性疾病的基本概念不清,缺乏对这一大类疾病的了解。

97.按诊断标准,下列哪项不是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必备关节表现

A.关节肿痛≥6周

B.对称性关节肿

C.腕、掌指、指间关节肿

D关节畸形

E晨僵

标准答案:D

试题难度:难

认知层次:记忆

解析:此题属记忆性试题,考核的內容是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目前国际及国內诊断类风湿关节炎均广泛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的分类标准。在该标准的7条中,不包括关节畸形。选错说明考生未能熟记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另外类风湿关节炎如出现关节畸形则说明疾病已到晚期,用晚期的表现作为诊断标准也不适宜。

98.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常用而有价值病理检查是

A.肾穿刺

B.骨髓穿刺

C,肺穿刺

D.淋巴结活检

E.皮肤狼疮带试验

标准答案:E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解释

解析:此题为基本知识试题,考核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组织病理变化特点的了解。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全身性疾病,各系统和组织器官均可受累,有些为非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征性改变,有些则只在该病中出现,皮肤狼疮带就是具有特征性的变化之一,它是指在正常皮肤处取材的皮肤,在表皮与真皮连接处有免疫球蛋白IgG(和IgM)沉着。这种表现较特异的存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中。骨髓、肺和淋巴结的病理变化大多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班狼疮无伍价值,因此B、C和D均为不正确答案,说明选择这些备选答案的考生概念不清。肾脏病理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和治疗中均有指导作用,但不是每一个病理检查都会出现有诊断价值的变化,因此其特异性不如皮肤狼疮带试验。

99,下列不属于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的是

A.系统性红斑狼疮

B,类风湿关节炎

C硬皮病

D.Reiter综合征

E.干燥综合合征

标准答案:D

试题难度:难

认知层次:记忆

解析:此题为记忆性概念題。

风湿性疾病分为10大类,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和与脊柱炎相关的关节爷炎为不同的两类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硬皮病和干燥综合征属弥漫性结缔组织病,而Reiter综合征属于脊柱炎相关的关节炎范畴。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100.除了关节肿之外,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最有意义的临角床表现是

A.肘膝部肌腱附着端痛与足跟、脚掌痛

B.关节隆起与受压部位有无痛性皮下结节

C.小腿发现紫红色痛性皮下结节

D.弥漫性肺间质改变伴肺内结节

E。双侧渗出性胸水,其糖定量正常

标准答案:B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解释

解析:此题为理解记忆性题。

类风湿关节炎是以关节受累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关节主要是滑膜炎,其关节外表现较有诊断意义的是发生于关节隆起与受压部位的无痛性皮下结节,也称类风湿结节,其发生在肺则为肺内结节,但其发生率远低于皮下的类风湿结节。答案A是脊柱关节病腱端附着点炎的发病特点;答案C无特异性;答案E有误。在类风湿关节炎的胸水中糖定量很低而不是正常,另外它远比类风湿结节的诊断价值低。

101.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具有该病标志性意义的抗体是

A.抗RNP抗体

B.抗双链DNA抗体

C.抗Scl-70抗体

D.抗Sm抗体

E.抗Jo-I抗体

标准答案:D

试题难度:难

认知层次:记忆

解析:此题为记忆性概念题。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血清中有多种自身抗体存在,抗Sm抗体的阳性率为30%,在其他疾病几乎不存在,因此称为该病的标志抗体。抗双链DNA抗体可存在于多种弥漫性结缔组织病中,只是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阳性率和滴度较其他病为高。抗RNP抗体是弥漫结缔组织病的重要抗体,无诊断特异性。抗Scl-70是系统性硬化病的标志抗体。抗Jo-I则是皮肌炎多发肌炎的特异性抗体。部分考生选择B,是将抗双链DNA抗体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异性抗体与标志抗体的概念混淆所致。其他选择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抗体不了解的随意选择。

102.关于类风湿因子(RF)叙述述错误的是

A.以Ig(rRF为主要类型

B.高滴度提示病情活动、预后不良

C。阳性可见于肝炎、结核、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

D.RF阳性是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之一

E.干燥综合征患者可以出现RF阳性

标准答案:A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解释

解析:类风湿因子是一种以变性IgG分子的Fc段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按免疫球蛋白类型IgM、IgG、IgA、IgE、IgD五类,其中lgM-RF为主要类型。其滴,度与病情活动、预后相关。RF lra性是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之一,其阳性还可见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病等风湿性疾病和部分感染性疾病,如肝炎、结核、感染性心內膜炎等。

103.能与类风湿因子特异性结合的物质是

A,自身变性的IgA

B,自身变性的IgG

C.自身变性的IgM

D.自身变性的IgE

E.自身变性的IgD

标准答案:B

试题难度:易

认知层次:记忆

解析:考查类风湿因子的概念。类风湿因子是一种以变性IgG分子的Fc段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故可与自身变性的IgG特异性结合。

104。骨关节炎最常累及的关节是

A.腕关节,远端指间关节

B.膝关节,近端指间关节

C.腕关节,近端指间关节

D.膝关节,远端指问关节

E.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

标准答案:D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记忆

解析:骨关节炎最常累及膝关节及远端指间关节,而类风湿关节炎最常累及的关节是腕关节及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

105.下列五种感染过程中最常见的是

A.病原体奉被清除

B.隐性感染

C.显性感染

D病原携带状态

E.潜伏性感染

标准答案:B

试题难度:难

认知层次:记忆

解析:本题是记忆题。所需理解的是“隐性感染”的概念。正确答案为B。

在讲述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中,已非常明确指出隐性感染常见的程度:它显性感染(已发病率)的10倍,理解隐性感染的最具代表性的疾病是脊髓灰质炎和乙型脑炎,此外如甲型肝炎等。

五种感染过程的常见程度也应是相对比较而言,不同的疾病其表现也是不同的。本题的含义义是针对“大多数”传染病的“泛指”而言。

106.下列肝炎病毒基因组归类于DNA病毒的是

A.甲型肝炎病毒

B.乙型肝炎病毒

C.丙型肝炎病毒

D.丁型肝炎病毒

E.戊型嬋肝炎病毒

标准答案:B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记记忆

解析:本题纯属记忆题。

病毒基因组归类仅包含RNA或DNA两种核酸。

常见五型肝炎中仅乙肝病毒(HBrBV)为DNA病毒应了解丹氏颗粒(Dane)的双链结构]。其余四种均为RNA病毒。

本题难度不大纯属记忆,不需特殊理解。

107.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期患者皮肤瘀点的主要病理基础是

A.血管脆性增强

B.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1C)

C.血小板减少

D,小血管炎致局部坏死及极栓塞

E.凝血功能障碍

标准答案:D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解释

解析:本题应为理解题。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流脑“败血症”期的发病机制。此期解释了皮肤瘀点的成因即答案D。

虽然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和DIC也有可能出现皮肤瘀点,但流脑患者不一定合并DIC等,因此这三点不是瘀点发生的“主要病理基础”,故去除了答案B、C、E。

血管脆性增加与流脑无关,答案A 显然是错的。

108.用青霉素治疗下列疾病的过程中,首剂肌注后可出现赫氏反应的是

A.流脑

B.猩红热

C.钩端螺旋体病

D白喉

E败血症

标准答案:C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解释

解析:本题应为理解加记忆性题目。

首先理解“赫氏反应”的含义和诱发原因。

然后记住“最常出现”此种反应的疾病,在《传染病学》中明确指出就是“钩端螺旋体病”。

实际上,像伤寒等某些传染病也可在抗茵治疗中出现类似反应,又称“治疗休克”或“治疗加重反应”。本题难度并不大。

109.引起恶性疟疾发作不规则的最主要原因是

A,恶性疟原虫侵犯各期红细胞

B.潜伏在肝脏中的裂殖子侵犯红细胞

C.恶性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发育时间不一致

D.黏附在血管内的疟原虫再度侵犯新的红细胞

E.疟原虫释放毒素

标准答案:C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解释

解析:本题应为理解题。

先应了解疟疾临床发作的原因,主要是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的发育过程(裂体增殖),已明确指出恶性疟原虫的发育时间不一。重点是在红细胞內的发育,与其他因素无关。

发作不规则的原因有以下三种可能:①恶性疟;②初发疟疾(包括间日疟,三日疟等);③多种疟原虫混合感染

熟悉疟原虫的生活史即是解题的关键。

110.临床上最简便的用于确诊疟疾的实验室检查方法是

A.血或骨旨髓涂片检查疟原虫

B.间接荧光抗体测定i

C.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血中疟原虫DNA

D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

E.外周血液检查发现贫血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标准答案:A

试题难度:易

认知层次:简单应用

解析:本题为理解应用题。该试题较为容易。

首先应明确是用于“确诊”疟疾的方法,传染病的确诊依据常依靠病原学的诊断(形态或分离培养)。而疟原虫的形态检测即是确诊依据。因而其他血清学检测及PCR检测疟原虫的DNA均只具辅助诊断价值。因此不能选择B、C、D、E。

111.囊尾蚴在人体最常见的寄生部位是

A,脑

B.皮下及肌肉

C眼

D脊髓

E.心脏

答案:B

试题难度:易

认知层次:简单应用

解析:约2/3囊尾蚴病患者有皮下或肌肉囊尾蚴病。

112.不是传染病特征的是

A.有病原体

B.有传染性

C.有流行病学特征

D.有感染后免疫

E有遗传性

答案:E

试题难度:易

认知层次::记忆

解析:传染病的特征为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和有感染后免疫。

113.流行性乙型脑炎极期最主要的3种凶险症状为

A.高热、惊厥、循环衰竭

B.高热、惊厥、呼吸衰竭

C.高热、昏迷、惊厥

D.昏迷、惊厥、呼吸衰竭

E昏迷、呼吸衰竭、高热

标准答案:B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解释

解析:患者持续高热,增加脑细胞耗氧量,加重患者的脑缺氧。脑缺氧和和脑水肿可引起频繁惊厥或抽搐,这又进一步加重脑缺氧,形成恶性循环。乙脑患者较长时间的脑缺氧、脑水肿还可导致中枢性呼吸衰竭,严重的脑水肿引起脑疝,可引起迅速的中枢性呼吸衰竭。昏迷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不易咳出,严重者可引起外周性呼吸衰竭。所以B正确。乙脑患者很少引起循环障碍而导致循环衰竭。

114.下列哪组血清学检查结果提示乙型肝炎有较大的传染性

A.抗-Hbe阳性,抗-HBc阳性

B.HbsAg阳性,抗-HBcc阳性

C.抗-HBs阳性,抗-Hbe pB性,抗-HBc阳性

D.HbsAg阳性,HbeAg pB性,抗-HBc阳性

E.抗-HBc阳性

标准答案:D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简单应用

解析:HbsAg本身无传染性,抗—HBs为保护抗体;HbeAg为HBV活动性复制和传染性强的标志,抗Hbe紧接着HbeAg的消失而出现于血液中,一般表示HBV复制减少和传染性减低;抗HBc可持续多年,是既往感染的标志。

115.关于病甭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下列描述哪项符合

A。乙型肝炎的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及病毒携带者

B.乙型肝炎的传染途径主要是通过血液、体液、母婴接熊触

C.甲肝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D。胎盘球蛋蛋白对甲型、乙型肝炎均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E.乙型肝炎可通过主动和被动免疫预防

标准答案:D

矗C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简单应用

解析:肌肉注射正常人免疫球蛋白可防止甲型肝炎早期发病,或减轻临床症状,从而获得被动主动免疫,其对戊型肝炎无效。对由各种原因已暴露于HBV的易感者,高效价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116.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染是

A.脑弓形虫病

B.口腔毛状白斑

C.隐球菌脑膜炎

D.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E.口腔和食管念珠菌病

标准答案:D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简单应用

解析: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是卡氏肺孢子虫肺炎,70%~80%的患者可经历一次或多次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117.不是流行性出血热发生的原发性休克特点的是

A.出现在病程的3-7天

B.由于血浆外渗引起

C.血容量减少

D.由于继发感染引起

E.血液浓缩,血黏稠度增高

标准答案:D

试题难度::难

认知层次:解释  ,

解析:流行性出血热发生的原发性生休克的特点是:出现在病程的3-7天;由于血管壁受损,造成血浆外渗,血容量减少,引起休克,同时伴有血液浓缩,血黏稠度增高。

118.脊髓休克见于

A.脊髓胶质瘤

B.脊髓蛛网膜粘连

C.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D.脊髓空洞症

E.脊髓后动脉血栓形成

标准答案:C

试题难度:易

认知层次:解释

解析:本试题知识点为脊髓病的临床|表现。

脊髓休克是急性脊髓病时早期病变节段以下的一种特殊运动障碍形式。临床表现为肢体肌张力降低,深浅反射消失,病理反射阴性。原因可能是:脊髓低级中枢突然失去高级中枢的控制,脊髓中枢的神经元又尚未有独立功能的一种暂时的功能紊乱现象。随着脊髓休克的恢复,瘫痪肢体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急性横贯性脊髓炎具备以上特点,为本试试题的正确答案。

选择答案E脊髓后动脉血栓形成,多是由脑血栓形成早期脑休克的概念推理而得出的结论,但却忽略了脊髓后动脉血栓形成临床上一般不导致瘫痪这一特征。

119.关于脊神经的描述,正确的是

A.共有28对

B.除胸神经外,其余各对脊神经分别.交织成丛分布

C,后支仅含躯体感觉纤维

D.前支是含有四种成分的混合性神经

E.有分支支配喉肌

标准答案:D

试题难度:难

认知层次:解释

解析:本题难度很大,属综合类型。从反应模式看干扰项B的选择率甚至超过了正确答案。

选项B的迷惑性很强,因为考生对胸神经节段性印象很深,但审题不够仔细。交织成丛的是“脊神经的前支”而不是“脊神经”,说明在教学中应当加以强调。

其余选项的错误明显,本不应有较大干扰,但考试中选择率也不低,这说明考生对正确答案没有把握,在教学中也应强调脊神经的前后支是含有四种成分的混合性神经。

120.因外伤致使患者脊髓腰节段右侧半横断,损伤平面以下会出现

A.右侧痛温觉丧失

B.右侧粗触觉丧失

C.左侧本体感觉丧失

D.右侧本体感觉丧失

E.左侧肢体随意运动丧失

标准答案:D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简单应用

解析:本题为理解型综合题,难度较大。

题目要求考生掌握脊髓主要上下行传导束的功能和管理范围(左右侧、上下肢等,并了解临床检查的一般知识。

(l)脊髓丘脑束管理对侧痛温觉和精细触觉,因此可排除A。

(2)皮质脊髓侧束管理同侧肢体运动,因此相当一部分考生选择了E,但能够真內1节段,此处损伤只会影响下肢,不会影响上肢,故E也可排除。

(3)薄束和楔束传导内侧本体感觉和粗触觉,因此可以排除C。

(4)由于精细触觉和粗触觉在脊髓半橫断中不会在同一侧出现,因此在临床检查中无法检查粗触觉的丧失,所以B也可以排除。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